丁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相传早在明朝嘉庆年间,丁岙板障崖下有一棵杨梅树。因崖下阴润适度,土质松厚,生长得特别茂盛,结出的杨梅尝起来甘醇可口。一直以来,本地杨梅基本以荸荠种杨梅、东魁梅、晚稻梅这些梅子为主。一个偶然的机会,丁岙村农民把崖下杨梅挑进城里卖,人们品尝后,大为惊艳,认为其色味居温州杨梅之冠。
产地
随后,村人纷纷以它为父本,进行嫁接繁殖。经过几百年的精心引种栽培,经过长期改良,培育出全国最好的中国名果——丁岙杨梅。
特色
丁岙杨梅,果大肉多核小,每颗重达13一15克,直径在3.20厘米左右,最大的有3.37厘米。丁岙杨梅一般于每年6月中下旬成熟。采收时,果农习惯连绿柄采摘,使其集红、绿、紫三色为一体。圆润饱满的果形、紫黑发亮的色泽、翠绿细长的果柄和红色的果蒂成为丁岙杨梅区别于其他杨梅品种的特色,而独享“红盘绿蒂”之美誉。意思是盛在白色瓷盘中,黑白相衬,清心悦目,令人口涎欲滴。 丁岙杨梅原产于茶山街道丁岙村,因酸甜可口、色紫黑、果柄特长而有“红盘绿蒂”之美誉。据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温州府志》载:“杨梅,泰顺尤盛”,清光绪8年(1882年)《永嘉县志》载:“旧志士产杨梅,今出茶山者,味尤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罗胜村目前仍保留着一棵树龄达150年的古杨梅树。
1992年,这种具有“红盘绿蒂”特点的杨梅,被浙江省农业厅品种命名委员会命名为“瓯海丁岙杨梅”。
可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常山胡柚长期低迷;黄岩蜜橘由盛而衰,面积锐减;甚至连闻名于世的杭嘉湖“丝绸之府”也被迫“蚕桑西进”;那么,地处温州城郊的丁岙杨梅,发展空间又在哪里?为此,在区委、区政府的精心组织和扶持下,瓯海人开始了发展精品农业的新尝试。
1998年,丁岙杨梅大棚覆盖早熟技术实验获得成功。
2003年,授予“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成立杨梅协会,注册“大罗山”商标。
2004年,瓯海杨梅标准化生产推广实验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同年,与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创办温州市杨梅技术开发中心。
随着科技的介入与杨梅栽培技术的不断细化、深化,因时因地施肥、因时因地疏果、测土配方技术、土壤管理技术等手段被广泛采用,经济效益年年刷新。
至2006年,茶山街道1.1万亩杨梅,年产值已高达3500万元,平均亩产值3万多元,2.5万人口,人均占有杨梅收入1000多元。
舜岙村村民诸声尖,2005年曾与人一起在瑞安花3000元,包了40棵杨梅树(约一亩),精心管理一年后,2006年一个季节,卖杨梅总收入达14.5万元,扣除费用,净赚13.8万元。
瓯海农林局的杨梅种植专家黄建珍告诉记者:“把杨梅的管理技术做精、做细,确实能一年见效。赚13万元的不多,亩产值10万元的倒是不少。”
功效
西医: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不仅可直接参与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功效。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能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的功能,所以有助于减肥。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杨梅中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有的氰胺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中医:作为名贵珍果的杨梅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它能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去暑解闷。具有养胃健脾,排毒养颜之功效,并能理气活血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祖国传统医学对它亦有很高的评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民间还习惯挑选上等的杨梅浸于白酒之中,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烧酒杨梅”。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吃上几颗烧酒杨梅,能消暑开胃,令人气舒神爽。
产业发展史
低谷
1958年,丁岙杨梅跌入生命低谷。当年8月,全国上下掀起大炼钢铁运动,茶山建起了炼钢的高炉。由于炼钢需要大量的木炭,于是漫山遍野的杨梅树被人们大量砍伐。到了1960年,杨梅树被砍得剩下不到1000亩。茶山杨梅树数量锐减,茶山杨梅产业差点遭遇灭顶之灾。
丁岙杨梅自嫁接后,需3年到4年才开始结果,10年后才能进入盛果期,而之前的大量砍伐,让丁岙杨梅元气大伤。“文革”后好多年里,茶山丁岙杨梅都处于低谷徘徊状态。当地生产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鼓励农民种植杨梅,才使丁岙杨梅重新生长起来。
新高峰
上世纪80年代初,瓯海杨梅业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栽培区域从老产区茶山镇扩大到瞿溪、郭溪、潘桥、泽雅等杨梅产区,栽培面积达到2.8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1万吨,年产值1.1亿元。
1992年,浙江省农业厅品种命名委员会命名茶山杨梅为“瓯海丁岙杨梅”。丁岙杨梅基地通过一系列无公害生产栽植管理,提高了丁岙梅的品质、产量、市场知名度和商品率,在浙南地区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成为瓯海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优势拳头农产品。
近十多年来,丁岙杨梅曾获得第五届全国杨梅协作研讨会鲜果评比第一名,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先后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银奖、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温州市农业名牌产品等荣誉。茶山因她被命名为“浙江省杨梅之乡”,瓯海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产业化
随着丁岙杨梅声名鹊起,市场上不断出现假冒丁岙杨梅的现象,严重影响损害了丁岙杨梅的声誉,也制约了瓯海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瓯海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丁岙杨梅,扶持其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1998年,瓯海率全省之先进行了丁岙杨梅大棚覆盖提早成熟试验并取得成功。近几年连续举办茶山杨梅文化节,提高丁岙杨梅声誉。同时,引导茶山杨梅种植户联合起来,组建成立了茶山杨梅有限公司、茶山杨梅协会、大罗山杨梅种植场,注册了“大罗山”、“茶山”、“板障崖”等集体商标,对茶山杨梅的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
2005年,瓯海区启动丁岙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制订《丁岙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和《瓯海区杨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年)》,于2006年4月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于当月得到受理。
现状
目前,茶山丁岙杨梅正逐渐向旅游观光转变,种植户纷纷与旅行社合作,开辟杨梅采摘游项目。为方便游客采摘,杨梅种植大户还依靠科学技术,把高大的杨梅树切割、嫁接,变成不高于2米的“盆栽树”, 成为市场新贵。
温州人“祖业”
丁岙杨梅原产于茶山街道丁岙村,因酸甜可口、色紫黑、果柄特长而有“红盘绿蒂”之美誉。据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温州府志》载:“杨梅,泰顺尤盛”,清光绪8年(1882年)《永嘉县志》载:“旧志士产杨梅,今出茶山者,味尤胜”。至今已有500年多年的栽培历史,罗胜村目前仍保留着一棵树龄达150年的古杨梅树。
1992年,这种具有“红盘绿蒂”特点的杨梅,被浙江省农业厅品种命名委员会命名为“瓯海丁岙杨梅”。
可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常山胡柚长期低迷;黄岩蜜橘由盛而衰,面积锐减;甚至连闻名于世的杭嘉湖“丝绸之府”也被迫“蚕桑西进”;那么,地处温州城郊的丁岙杨梅,发展空间又在哪里?为此,在区委、区政府的精心组织和扶持下,瓯海人开始了发展精品农业的新尝试。
1998年,丁岙杨梅大棚覆盖早熟技术实验获得成功。
2003年,授予“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成立杨梅协会,注册“大罗山”商标。
2004年,瓯海杨梅标准化生产推广实验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同年,与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创办温州市杨梅技术开发中心。
随着科技的介入与杨梅栽培技术的不断细化、深化,因时因地施肥、因时因地疏果、测土配方技术、土壤管理技术等手段被广泛采用,经济效益年年刷新。
至2006年,茶山街道1.1万亩杨梅,年产值已高达3500万元,平均亩产值3万多元,2.5万人口,人均占有杨梅收入1000多元。
舜岙村村民诸声尖,2005年曾与人一起在瑞安花3000元,包了40棵杨梅树(约一亩),精心管理一年后,2006年一个季节,卖杨梅总收入达14.5万元,扣除费用,净赚13.8万元。
瓯海农林局的杨梅种植专家黄建珍告诉记者:“把杨梅的管理技术做精、做细,确实能一年见效。赚13万元的不多,亩产值10万元的倒是不少。”
食用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能食用。
温馨提示:食用杨梅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免损坏牙齿。食用时蘸少许食盐则更加鲜美可口。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患者要慎食。杨梅性温热,牙痛、胃酸过多、上火的人不要多食。糖尿病人忌食杨梅,以免使血糖过高,所以一般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